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健全猪病防治规范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一)重视防重于治

  众所周知,猪群的健康是经营猪场成败的重要关键。要使猪只长得快,提高上市周期,减少疾病的发生,均有赖于预防为主的方针。“防”可以说是一个广泛的含义,包括检疫、防疫、清洁、消毒、免疫、驱虫、疾病早期诊断等一系列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病原体或各种对猪体生长发育不利的诱因进入猪体设置了许多防线,这些防的措施,既提高了猪场的管理水平,净化环境,防止病原的传入,又提高猪体自身免疫机能及抗病能力。因此,作为猪场管理人员及兽医技术人员,应把防重于治放在重要位置。 1.日常预防措施

  (1)检疫:

  检疫,是综合有关兽医技术和卫生保健知识的一门应用科学。动物检疫是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预防或诊断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避免疾病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我国制订有相关的检疫法规或条例,它们是动物检疫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保证。检疫的目的都是为了预防和消灭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保护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检疫包括进出境检疫及立足于国内的检疫。

  ① 立足于国内畜群流通的检疫:

  产地检疫:对畜禽生产地将出售、收购和运出的畜禽进行检疫,产地检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中转、运输和屠宰前的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可能将病原散播到安全区的危险,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集市检疫:主要是在市镇和农村集市上对农民饲养出售的畜禽进行检疫,一般由市场兽医或乡镇兽医执行。目的要做到禁止病畜及危害人畜健康的肉食品上市,遇有病畜,应果断的采取隔畜、消毒、治疗或扑杀措施。对未预防注射的畜禽进行预防接种。若发生重大传染病时,必要时可关闭畜禽交易市场,并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

  运输检疫:畜禽及其产品,起运前必须经过兽医检疫,检查合格后才能装运。运输过程发生传染病病畜及其尸体,要就地认真进行处理,对装运病畜的车辆、船只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畜禽运输到目的地后,要做好隔离检疫,观察判明确实无病时,方可与原有健康畜禽混群。

  ② 进出口检疫:

  凡从境外引进种畜,甚至包括胚胎、精液、受精卵等动物遗传物质以及畜产品需进行检疫。进出境检疫一般由国家有关口岸动物检疫部门执行。入境动物及动物遗传物质抵达入境口岸时,检疫人员首先要进行现场检疫。现场检疫首先进行临床检疫,以猪为列,猪的临床检疫,先观察群体状况,如群体休息状态时卧姿、呼吸、被毛、排粪等有否异常;群体在动态时活泼程度、精神状况是否正常,有否行动呻吟、咳嗽及异常的鼻音等;此外群体饮食时饮食情况,健康猪喂食时大口吞食、互相争食,病猪则反之。在群体检查的基础上,剔出异常猪进行重点个体检疫,重点检查猪只的精神外貌、姿态步样、鼻、眼、口腔、咽喉、被毛、皮肤、肛门、排泄物、饮食及体温变化等进行检查,根据临床综合检疫情况,对猪群健康状况作出初步判断。在现场检疫合格后,进境动物在入境口岸需进行隔离检疫,隔离检疫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许多疾病都有一定潜伏期的,现场检疫认为是健康的动物,不能绝对保证肯定没问题,隔离检疫时间根据畜种而定,如大中动物隔离期不少于45天,小动物不少于30天,在动物隔离期间,除认真进行临床观察外,尚需根据动物来源国疾病流行背景状况,采集动物相关样品(如血样,分泌液等),送往实验室进行特定要求检查的疾病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按国家有关法规作出相应的处理。

  (2)预防接种:

  为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给猪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以防患于未然。预防接种通常使用生物制剂,如疫苗、菌苗、类毒素等作为抗原激发免疫。根据生物制剂品种的不同,预防接种的途径也不同,猪一般以肌肉及皮下注射为主,也有疫苗用气雾及饮水途径进行免疫的。被预防接种的猪,一般几天到三周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可达半年到一年。

  在预防接种之前,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了解所在地近期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针对所掌握的情况,拟订预防接种方案,若有疫情存在,应先安排对特定病的紧急预防,稳定后再安排预防接种;二是要对被接种的猪进行详细的检查,特别要注意其健康状况,因为不同的健康水平,预防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应若是有差异的,因此,应将猪群健康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三是对疫苗要进行逐瓶检查,不能用无瓶签、保存不当及失效的疫苗,疫苗用法、用量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四是备齐足够的机械,消毒药品及人员的组织。

  预防接种后,有的疫苗对猪只可产生局部的或全身的反应,一般讲,这不是一个异常的现象,因为生物制剂对机体来讲,是一个异物,接种后总有一个反应过程,但不应有不良的或剧烈的反应。若有剧烈的反应,必须查明原因,疫苗质量,接种量过大,接种技术和途径不当等等,以引借鉴。

  一个地区、一个猪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不止一种,可以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又不尽相同,免疫期也长短不一。因此,可以考虑用多联疫苗来预防不同的病(俗称一针防多病),但要根据联苗的特点合理性地制订预防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以获得最佳免疫效果,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免疫程序。

  另外一个要考虑的是免疫效果问题,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与疫苗种类、性质、接种途径、运输保存有关,也与猪只年龄、体况、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同时还会受到母源抗体等体内原有抗体的影响。因此,在预防接种中均应该加以注意。

  (3)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在于预防或减少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发生。一个猪场可能发生疫病的种类很多,许多疾病目前已有有效的疫苗(如猪瘟、猪丹毒、猪流行性腹泻等),但有些疾病虽有疫苗(如大肠杆菌病、猪气喘病等),但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药物防治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猪场一般常用药物主要是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林肯霉素、先锋霉素等)和各种磺胺类药(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脒、磺胺喹恶啉等)。此外硝基呋喃类药(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呋喃坦啶等)以及各种驱虫药(吡喹酮、丙硫苯咪唑、驱虫灵、硫双二氯酚、左咪唑等)。

  在兽医防治技术上,一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对某些药物敏感,疗效佳(如猪丹毒,对青霉素敏感,弓形虫病,对磺胺类药敏感),但在总体上考虑群体防治无疑是一个新的途径。比如防治猪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猪萎缩性鼻炎等,将药物拌入美狮会或饮水中喂服,是可取的,常用药物及其比例是:呋喃唑酮预防量为0.01%—0.02%,治疗量为0.03%—0.04%;磺胺类药物,预防量为0.1%—0.2%,治疗量为0.2%—0.5%;四环素族抗生素,预防量为0.01%—0.03%,治病量为0.05%。一般连用5—7天,也可酌情延长。也可在美狮会中加土霉素、链霉素等药物,预防猪气喘病。

  在兽医临床治疗上,注意使用抗菌增效剂,它与磺胺类药并用,可增强疗效,与一些抗生素(如四环素、庆大霉素)合用,能起到协同作用。目前最常用的抗菌增效剂有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和二甲氧苄氨嘧啶(DVD,又称敌菌净)。比如对猪弓形虫病的治疗,应用复方磺胺嘧啶(SD)或复方新诺明(SMZ)加上TMP,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猪肠道感染多见。近几年,防治肠道感染的药物也增多、主要有痢菌净、氟哌酸(诺氟沙星及其衍生物恩诺沙星、乳酸环丙沙星)、吡哌酸、喹乙醇等,这些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喹乙醇还是很好的美狮会添加剂,可提高瘦肉生长率。

  美狮会添加剂这几年蓬勃发展,在美狮会添加剂中加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抗氧化剂、氨基酸、中草药以及微生态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等),作为增强抗感染是药物预防疾病的新途径,已得到大家的共认和广泛应用。

  迄今,对病毒病的治疗,还没有太大的进展,因此,药物防治主要是针对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的(包括驱虫药),猪场的兽医应该要根据猪场现实检疫和诊断情况,选择药物,使之获得最佳防治效果。

  (4)消毒、杀虫、灭鼠:

  ① 消毒:

  消毒是杜绝传染源并确保猪群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猪场都应该重视,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前者是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消毒,后者是在发生传染病时及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原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美狮会、饮水、用具、场地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消毒的步骤:第一步应进行机械性清扫,第二步用化学消毒液消毒。

  机械性清扫是通过清扫、冲洗、洗刷等一系列搞好畜舍环境卫生方法。此方法可使畜舍微生物污染程度大大下降。在清扫和冲洗后再用化学药物进行消毒,可达到预期消毒目的。当前市面上销售的消毒剂很多,应该注意选择效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美狮会》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