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产量月报显示,美国大豆产量预计为26.90亿蒲式耳,较10月份的报告提高了3600万蒲式耳,但是依然比去年低了2.08亿蒲式耳。豆粕的期末库存维持不变,为25万短吨,但是比上年提高25,000短吨。豆油的期末库存为14.85亿磅,上月的预测值为16.30亿磅,去年为23.85亿磅。豆油的需求导致期末库存预计降低,这些需求主要得益于竞争性植物油的产量出现损失。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旱情导致两国油菜籽产量大幅降
低。印度这个世界最大的植物油进口的植物油库存要比上年降低25%。印度尼西亚政府预计将可能对棕榈油出口征收出口税,以便把棕榈油留在国内消费。截止到9月1日,中国的食用油进口奇偶要比上年提高122%,市场传言最后一个季度的进口可能达到44万吨,而去年同期仅仅为5.2万吨。中国明年压榨能力可能提高20%。这些因素汇总到一起,加上南美大豆产量目前还没有播种完毕,到明年3月份才会收获,加上厄尔尼诺天气导致播种和生长令人忧虑,因此美国成为优质大豆以及大豆产量的主要出货国。直到明年1月份中旬前,美国大豆需求将会保持现在的水平,到那时我们就明白天气会给南美大豆带来何种影响。
我们的长期季节性交易策略是,作多并且持有到1月份,然后抛空持有到2月份和3月份,因为那时巴西将会取代美国成为大豆主要供货源,在4月到8月份期间作多,因为期价中需要具有天气风险的升水,以便保护期末库存不会被很快消耗。
周二,美国周度出口检验显示,截止到11月7日的一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为4500万蒲式耳,高于上周的4310万蒲式耳,也是近三年来最高的单周数据。11月份的头两周的出口检验数字就达到8900万蒲式耳,而10月份的全月才为9100万蒲式耳,9月份更是只有2900万蒲式耳。这表明需求继续呈现沸腾。
周五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上周销售了76.9万吨大豆,比上周提高2%,但是比四周平均值低了24%。报告的关键是中国买入38.8万吨大豆。这意味着需求面继续向好。亚洲方面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十分关键,决定着美国大豆牛市趋势能够维系。2003年10月1日前交货的陈豆粕的销售量在这一周达到了88,000吨,在2003年10月1日后交货的销售量达到93,000吨,从中看出,牲畜养殖者开始按照今天的价格买入豆粕,1年以后交货,表明价格预计将会一路走高。豆油的出口销售则仅为1,600吨,远远低于上周的2.6万吨,表明豆油价格的上涨让进口商望而却步。
另外,周五美国农业部还宣布,中国买入22万吨美国大豆,另有未知目的地买入35万吨美国大豆。显然这一未知目的地也是中国。
下周一,如果南美的6到10天气象展望依然不利于大豆播种和生长,大豆将会在需求的支持下反弹。继续持有多仓,焦点可以放在周一的出口检验报告以及天气展望上,买入1月大豆,设有10美分的止损,或者买入3月大豆5.80美元的看涨期权,在6.40美元抛出看涨期权,权利金为9美分或者每手4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