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报告 » 正文

11月份美国农业部油料作物展望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翻译:李磊工作室

 
汇总:美国大豆价格上涨,豆粕价格下跌,预期将会导致国内压榨降低

 
       美国农业部预估2002年大豆产量为26.9亿蒲式耳,比10月份的预测值提高3600万蒲式耳。本月将美国2002/03年度大豆出口预期提高到8.90亿蒲式耳,10月份的预测值为8.50亿蒲式耳。由于压榨利润预期降低,本月美国农业部将2002/03年度美国大豆压榨从10月份预测的16.75亿蒲式耳调低到16.60亿蒲式耳。美国豆粕出口前景看淡,导致2002/03年度出口预期从10月份预测的660万短吨降低到620万短吨。

巴西2002/03年度大豆产量调高到4900万吨,上月的预测值为4800万吨,2001/02年度为4350万吨。由于豆油和豆粕的需求强劲,大豆压榨将大幅提高13%,达到2780万吨。

阿根廷2002/03年度大豆产量预期提高到3250万吨,也高于上月的预测,高于2001/02年度的3000万吨。阿根廷豆粕和豆油出口预计将在2002/03年度提高11%,分别达到1750万吨和410万吨。

美国农业部预测2002/03年度中国豆粕出口将会提高到70万吨,但是依然低于去年的110万吨。

 

国内展望

 

美国对华大豆销售强劲,提振大豆出口

 

       美国农业部预测2002年大豆产量为26.90亿蒲式耳,比10月份的预测值高出3600万蒲式耳。全国平均单产每英亩提高0.50蒲式耳,达到37.50亿蒲式耳,但是依然低于上年的39.60亿蒲式耳。本月提高单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明尼苏达、印第安纳、内布拉斯加、密苏里和南达科塔的单产提高1蒲式耳。

       虽然绝大部分州的美国大豆收获接近尾声,截止到11月10日,大豆收获完成91%,低于五年平均值96%。由于10月份降雨频繁,大豆收获受阻。南部地区收获最为迟缓,那里秋初的降雨导致田地一直未变干。

       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较去年同期减少10%,考虑到供应的降低,目前的进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虽然对欧盟的销售迟滞,但是部分被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强劲采购所抵消。欧盟牲畜扩张迟缓,加上从黑海地区的美狮会小麦进口庞大,以及国内质量受损的小麦供应提高,因此欧盟对美狮会蛋白粕的需求在今年降低。但是,中国的压榨利润丰厚,有助于抵消欧盟需求的下滑。巴西北部地区大豆播种延迟可能会阻止巴西明年大豆早早上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美国大豆出口的时期。本月预期美国2002/03年度大豆出口提高,达到8.90亿蒲式耳,10月份的预测值为8.50亿蒲式耳。不过,由于供应降低,美国大豆出口想要很长时间内保持去年创纪录的强劲步伐也很难。



美国2002年大豆供应降低,出口需求则韧性十足,因此意味着国内加工厂必须为大豆支付更高的价格。2001年10月份至2002年10月份期间,伊利诺伊斯大豆加工厂支付的大豆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4.30美元到5.45美元。与此同时,每蒲式耳压榨出的豆油在目前价格也显著高于去年。相比之下,豆粕的当前价格低于2001年11月份。由于压榨利润预期趋紧,本月美国农业部将2002/03年度美国大豆压榨值从10月份预测的16.75亿蒲式耳调低到16.60亿蒲式耳。



 

尽管大豆出口前景改善,美国大豆产量提高,以及压榨预计调低,还是导致2002/03年度的大豆期末库存从1.75亿蒲式耳提高到1.85亿蒲式耳。即便美国大豆的农业营销在今年秋季比正常高,但是由于南美大豆库存依然很高,所以阻止了大豆价格出现更为强劲的上涨。美国农业部将2002/03年度大豆价格预测值调低到每蒲式耳4.95到5.85美元,较10月份的预测值降低10美分。

 

       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虽然顽强,但是豆粕出口销售迟滞成为豆粕价格相对疲软的主要理由。截止到10月31日,豆粕出口合同量较上年降低11%。美国对亚洲市场,例如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的豆粕销售在今年秋季特别慢,因为南美豆粕产量和装运量均刷新了前期的单月记录。美国豆粕出口前景看淡,因此2002/03年度的出口预测值从660万短吨降低到620万短吨。2001/02年度的出口预估值削减到了750万吨。由于缺乏影响牲畜产量的基本面消息,因此豆粕的国内消费量持平,为3350万吨。

       2002/03年度国外植物油产量趋紧,因此美国豆油出口要比豆粕出口更为强劲。2002/03年度美国豆油出口的前景为23亿磅,略低于上年度的25亿磅,但是由于南美产量高于预期,所以豆油供应比先前的预测低了1亿磅。

 

压榨出现降低,加上对豆油的需求稳定,很可能导致美国国内供应降低。2002/03年度豆油供应较上月的预测降低4.15亿磅。因此,期末库存预计将会减少14.83亿磅,这将远远低于2001/02年度的结转库存23.60亿磅,也是五年来的最低值。豆油价格的上涨在今年也在稳定进行。到10月份,伊利诺伊斯中部的大豆价格平均每磅20.80美分,远远高于上年同期的14.40美分。美国农业部还将2002/03年度美国豆油的平均价格每磅提高19.50美分到22.50美分,较上月提高0.50美分。



花生产量降低,预期将会导致供应过剩量降低

美国2002年的花生产量预计为35.1亿磅,较10月份的预测值降低6%或者2..42亿磅,较2001年的产量降低18%。2002年的收获面积预计为136万英亩,和上月持平,但是比2001年降低4%。全国花生平均单产预期为每英亩2,579磅,较上次预测降低178磅,较去年的历史记录产量降低450磅。由于单产预期低于上月,这主要是由于天气多雨导致三个主要产区的收获放慢。此外一些地区花生出现疾病。截止到11月10日,美国花生收获完成80%,比五年平均值落后10%。在德克萨斯,收获比五年平均值71%落后27%。

       花生期末库存反映出2002年产量预估值月度变化的影响,产量从上月的预测值调低到10.5亿磅,降低了1.68亿磅。国内食品用量预计比上月预测值低7500万磅,为23.3亿磅。今年农业立法中改变了对花生的政策,允许市场价格显著降低,不过,由于产量前景看淡,所以对目前的价格构成支持。

 

国际展望

 

国外大豆供应增加预期将提振压榨,豆粕及豆油的出口将会增加

本月估计美国和国外大豆产量增加,预期2002/0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提高到1.888亿吨,高于10月份预期的1.844亿吨。由于阿根廷结转库存增加,预期总的大豆供应也增加。供应增加以及全球大豆压榨适度提高,将会使得2002/03年度期末库存降低,预期较2001/02年度下降9个百分点,降低到2970万吨。今年亚洲,中东,东欧,墨西哥和俄罗斯豆粕消费强劲。但是占世界豆粕消费市场将近一半的三个市场:美国,欧盟和日本对豆粕的需求增长有限。本月预期2002/03年度全球豆粕出口较上个调高了20万吨,达到4690万吨,其中增加值大部分来自南美豆粕。

       巴西当地大豆价格较一年前上涨了大约50%,一年前农民种植了创记录的1640万公顷大豆。世界大豆价格上涨,玉米播种田地减少,以及货币汇率相当疲软均为价格上涨构成支持。因此,巴西生产者大量远期销售目前还在播种的大豆。本月美国农业部预期2002/03年度巴西大豆面积为1800万公顷,较去年创记录的水平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另外,预期巴西增加的大豆面积大多来自产量很高的中西部各州,诸如马特格罗索和Goias州。9月份和10月份由于天气炎热干燥,这些州大豆播种受到阻碍。不过10月末出现更多的降雨,使得大豆播种步伐继续,农民将更多的田地从播种夏季玉米转而播种大豆。截止到11月8日,巴西大约有30%的大豆面积已经播种完毕,这落后于去年的步伐,但是与5年的平均水平一致。在巴西南部,暴雨使得播种开始步伐延迟,不过生产者对大雨表示欢迎,去年这个地区的大豆田地遭受到旱灾。

       以上这些因素将会使得巴西2002/03年度大豆产量提高到4900万吨,而上个月预期为4800万吨,2001/02年度为4350万吨。巴西大豆收获增加将与其需求增长相匹配。2002/03年度国内压榨预期攀升13个百分点,达到2780万吨,受到创记录的供应以及汇率有利的支持,巴西大豆出口可能会飙升40个百分点,达到2090万吨。对豆油和豆粕的需求强劲将使得压榨大幅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2780万吨。豆油出口预期提高40个百分点,达到230万吨,预期2002/03年度豆粕出口为1350万吨,去年为1130万吨。

       阿根廷方面,2002/03年度早季大豆播种也在进行中,截止到11月9日,播种了20%,今年小麦和玉米田地减少预期使得早豆播种田地增加,因为早豆成本相对较低。和巴西大豆生产者利用了许多年的方法一样,阿根廷农民试图利用未销售的大豆作为抵押,并且将新豆的潜力和供应商进行交换,来获取农业方面的投入。       

       阿根廷大豆面积预期提高到1230万公顷,高于上个月的估计1200万公顷,也高于去年的1140万公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南部部分地区大量的降雨使得粮食播种步伐略有延迟,如果降雨继续的话,可能会使得更多的田地转而播种大豆。整体单产可能也会从早豆播种比例增加中获益。因此预期阿根廷2002/03年度大豆产量增加到3250万吨,而2001/02年度产量估计为3000万吨,这个数字也是本月上调后的数字。

       阿根廷大豆库存依然处于季节性较高的水平,(正在播种的大豆播种面积也将创记录),预期明年不会降低很多。考虑到阿根廷经济局势动荡不定,生产者在农场里囤积了庞大的库存(即使他们不得不把大豆堆积在地上),因此阿根廷大豆出口将会稳定提高,预期从2001/02年度的600万吨提高到970万吨,豆粕和豆油需求强劲将使得大豆压榨从2060万吨提高到2250万吨。预期阿根廷豆粕和豆油出口在2002/03年度提高11个百分点,分别达到1750万吨和410万吨。

       中国2002年大豆产量预期增加到1640万吨,高于上次预测1560万吨,也高于2001年产量154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期上调主要是基于估计大豆收获面积会增加到940万公顷。东北地区天气适宜也使得今年大豆单产较高。尽管预期国内产量增加,但是预期大豆进口依然会从2001/02年度的1040万吨提高到1400万吨,国内供应增加,预期会提高2002/03年度大豆压榨,提高9个百分点,达到2210万吨。国内豆粕产量提高可能会减少中国对豆粕的进口需求。本月下调了100,000吨,仅为50,000吨。

       另外,预期中国在世界豆粕出口市场上依然活跃。中国有许多相对较新的沿海加工厂,很适宜将进口大豆压榨成豆粕,或者国内用户使用,或者再出口到临近的亚洲国家。压榨厂可能进口大豆比今年更容易,因为中国将生物科技作物的进口条例的过渡期延长。今年中国对豆油需求强劲,所以任何剩余的豆粕都很容易进行出口。美国农业部本月将中国2002/03年度的豆粕出口提高到70万吨,不过依然比去年的110万吨要低。国内产量增加,进口减少,豆粕出口增加的净结果是2002/03年度国内消费预期略有增长。

       中国大豆进口前景看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缺乏用于压榨的油菜籽。国内油菜籽收获令人失望,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收成较差均使得油菜籽进口减少,预期2002/03年度中国油菜籽进口减少到550,000吨,而去年为775,000吨,两年前为240万吨。加拿大产量大幅减少可能会使得其今年出口减少近1/4。另外,加拿大西海岸发生的劳工纠纷也阻碍了到亚洲的油菜籽装船。澳大利亚油菜籽田地同样遭受到一个世纪以来所遭遇过的最严重的旱灾。本月将澳大利亚油菜籽产量再次下调到80万吨,而一年前为190万吨。产量减少预期会使得2002/03年度澳大利亚油菜籽出口减少近60个百分点,仅为60万吨。

       墨西哥方面,因为油菜籽世界贸易不足,大豆和豆油进口预期增加。预期2002/03年度油菜籽进口减少近1/3,降低到50万吨,大豆进口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510万吨。大豆相对于油菜籽含油量低,这将使得墨西哥豆油进口增加到230,000吨,远远高于2001/02年度进口的157,000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美狮会》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