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李磊工作室
世界范围内天气恶劣,油籽价格飙升
美国农业部所作的调查证实作物受到损害,2002年大豆单产预测为每英亩36.5蒲式耳,低于上月所使用的趋势单产39.7蒲式耳。基于7200万英亩的收获面积,美国2002年大豆产量将会比7月份的预测值减少2.32亿蒲式耳,为26.28亿蒲式耳。2002/03年度美国大豆出口将会剧减到8.20亿蒲式耳,这也是4年来的最低值。期末大豆库存将会下滑到非常低的水平,预估为1.55亿蒲式耳。2002/03年度全国大豆平均价格预测将高于当前年度的平均价格4.35美元,达到每蒲式耳5.15美元到6.05美元。
2002/03年度全球油籽产量预测为3.199亿吨。这要低于7月份所预测的3.285亿吨,也低于本年度的预估产量3.234亿吨。本月将世界油菜籽产量预期值较上月调低180万吨,为3390万吨。由于播种面积降低,单产受到旱情的损害,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降低到390万吨。印度2002年大豆播种面积降低,今年产量将从去年的540万吨降低到500万吨。此外因为单产降低,印度花生产量将从2001年的760万吨降低到730万吨。类似的是,由于棉花播种面积以及单产预期降低,将导致棉籽产量从去年的510万吨降低到460万吨。
国内展望
炎热干燥天气导致大豆缺墒
7月初,美国国内最为严峻的旱情局限在大平原中部地区。7月内旱情东移,密苏里、伊里诺伊斯、印第安纳和俄亥俄的降雨不到正常水平的一半。几乎中西部所有州(除了明尼苏达和衣阿华东部地区)的表层土壤都显著缺墒。7月底时的降雨缓解了一些旱情,但是随后很快就出现十分炎热的天气。作物状况继续变差,截止到8月11日,只有42%的大豆评级为优良。内布拉斯加、堪萨斯、密苏里和俄亥俄的作物状况最差,这四个州的作物都有40%以上评级为差到很差。
美国农业部所作的调查证实作物受到损害,2002年大豆单产预测为每英亩36.5蒲式耳,低于上月所使用的趋势单产39.7蒲式耳。基于7200万英亩的收获面积,美国2002年大豆产量将会比7月份的预测值减少2.32亿蒲式耳,为26.28亿蒲式耳。
因为作物状况变差,7月份伊里诺伊斯中部地区的大豆平均价格飙升至每蒲式耳5.58美元,6月份为5美元。由于大豆出口进展相对坚挺,也有助于大豆上扬。2001/02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测为10.60亿蒲式耳,这也将造成2002/03年度的期初库存降低到1.95亿蒲式耳。
2002/03年度供应总量预计较2001/02年度降低3.12亿蒲式耳,供应严重短缺将会导致美国大豆出口受到沉重打击。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出口很可能咄咄逼人,而大豆价格的上涨将会损害美国应对南美竞争的能力。2002/03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测值大幅调低到8.20亿蒲式耳,这也是4年来的最低值。
由于压榨用的大豆供应依然紧张,迫使许多加工厂不得不在今年夏季延长停工时间。就下一年度而言,美国大豆的成本甚至更高,国外豆粕产量充足,因此可能导致国内大豆压榨利润受到压力。美国农业部预测2002/03年度大豆压榨温和降低到16.80亿蒲式耳,低于2001/02年度的历史记录17.05亿蒲式耳。假设大豆需求维持这样的水平,大豆的期末库存将会下滑到非常低的水平,只有1.55亿蒲式耳。2002/03年度美国全国大豆平均价格预测为每蒲式耳5.15美元到6.05美元,高于当前年度的平均价格4.35美元。
7月份豆粕价格飙升至每短吨187美元,高于6月份的170美元
由于价格相对较高,美国豆粕相对南美豆粕供应来说,在出口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近些周的销售显著放慢,特别是对亚洲主要市场。本月将2001/02年度的出口预测值调低到765万吨。这一趋势预期将会延续到下一个市场年度的秋季,2002/03年度豆粕出口预测为675万吨。国内豆粕消费预计更为稳定,从3320万吨小幅提高到3345万吨。
豆油需求前景光明
6月份豆油库存大幅降低到27.22亿磅,原因在于国内外的需求加速。在每年的这个时候,美国豆油出口价格对南美豆油的升水如此之低,实属少见,但是今年的确如此。因此,今年夏季美国豆油的商业出口――特别是对印度以及中国的出口――大幅飙升。伊里诺伊斯中部的豆油价格在7月份平均达到每磅19.1美分,高于6月份的17.7美分。因为价格上涨,目前豆油在大豆压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提高。
全球可替代产品的货源短缺,将会支持美国豆油出口在2002/03年度也继续保持强劲态势,出口预测将达到25亿磅,高于2001/02年度的24亿磅。虽然下一年度的大豆压榨预期将会降低,但是出油率提高,使得2002/03年度豆油产量得以小幅提高。不过,大豆库存以及国内豆油供应显著趋紧,将会抬高豆油价格。本月预测2002/03年度美国豆油平均价格达到每磅18.50美分到21.5美分,高于本年度的16美分。国内消耗率可能将会放慢,因为最终用户在消化库存,这些库存是在年初以较低的价格囤积的。8月份预测2002/03年度的消耗量将降低到172亿磅,这依然高于2001/02年度的预估值168亿磅。
天气更为有利,棉籽和花生作物从中受益
虽然干旱天气已经扩散到东南部地区,从东部的密西西比到西部的德克萨斯以及俄克拉荷马,降雨普遍良好。2002年的棉籽产量预测为680万吨,这要低于2001年的750万吨。产量降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棉花播种面积降低,但是西部诸州的单产提高有助于稳固棉籽产量。
2002年度美国花生产量预测为41.12亿磅。尽管收获面积略有增长,但是产量将比2001年降低4%,原因在于美国平均单产预期达不到去年的历史记录。全国单产预期为每英亩2,885磅,较去年降低了144磅,但是比2000年还是高出441磅。尽管旱地花生受到降墒缺乏的压力,特别是在大西洋沿海诸州,但是东南部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和降雨接近正常,因此作物状况维持在较正常的水平。截止到8月11日,94%的播种面积评级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较五年平均值高出3个百分点。在七个主要生产州,评级优良的比例达到59%,去年同期为68%。
国际市场展望
世界油籽产量受到更多威胁,引起市场关注
除了美国,几个主要国外生产国的油籽作物也面临严峻的问题。2002/03年度全球油籽产量预测为3.199亿吨。这要低于7月份所预测的3.285亿吨,也低于本年度的预估产量3.234亿吨。美国和印度的大豆产量低于预期,占到本月全球油籽产量调低幅度的七成以上。
本月将世界油菜籽产量预期值较上月调低180万吨,为3390万吨。由于播种面积降低,单产受到旱情的损害,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降低到390万吨。收获面积将是1992年以来加拿大的最低面积,产量也远远低于去年因为旱情减产的产量510万吨。因此,温尼伯的油菜籽期货价格自5月份以来已经大涨25%。加拿大的油菜籽出口预测降低到220万吨,这刚刚够满足日本一个国家的进口需求。
同样,旱情还影响到澳大利亚的大部地区,因此该国的油菜籽产量前景黯淡。产量预测将从去年的170万吨剧减到120万吨。通常来说,澳大利亚油菜籽产量的四分之三将会出口。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通常占到世界油菜籽出口的50%到60%,因此两国产量降低将会造成一些主要进口国面临货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例如中国以及墨西哥。
印度方面,自6月底以来油籽作物一直因为普遍干旱而缺墒。6月初的降雨有助于夏季雨季按时开始,但是雨季的降雨在大豆全部得到播种之前就开始削弱。7月中旬的降雨缓解部分旱情,使得一些地区得以晚播大豆,但是整体墒情较差造成播种面积降低7%,为560万公顷。以前一直预期大豆价格高企将会导致印度的大豆面积以及产量提高。但是由于播种面积降低,2002年印度大豆产量不增反减,从去年的540万吨降低到500万吨。目前雨季季节已经过去两个月时间,主要油籽种植区的降雨量要比正常水平低30到40%。即便是最好的情况厦,印度的大豆单产潜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如果情况没有迅速好转,大豆产量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产量下滑将很可能导致印度豆粕出口降低,从250万吨降低到215万吨。
印度的其他油籽作物也开始面临降墒不足。由于单产降低,印度花生产量预期将从2001年的760万吨降低到730万吨。类似的是,棉花播种面积以及单产降低,预计将会造成棉籽产量降低到460万吨,低于去年的510万吨。2002/03年度印度的油籽产量较上月预测值调低170万吨,国内植物油产量调低27万吨。印度植物油价格通常是在每年这个时候创下高点,因为国内产量降低,节日期间的季节性消费提高。现在开始的今年这一轮新的植物油进口高潮很可能持续时间更长,因为国内产量降低。就2002/03年度而言,印度的豆油进口预测为190万吨,高于本年度的165万吨,棕榈油进口预测也将从本年度的340万吨提高到365万吨。不过,植物油进口可能仅仅能够弥补国内产量损失的一部分,因为植物油价格上涨,将会导致印度的植物油消费增长速度趋缓。
中国方面,按照国内大豆产量为1560万吨计算,目前所预测的进口1400万吨的数量可以满足对蛋白粕的需求。不过,尽管夏季中国大豆进口和压榨得以恢复,国内植物油供应依然紧张。国产油的价格上涨,进口棕榈油的成本更为昂贵。
由于国内植物油产量无法满足消费的预期增长,中国可能需要在2002/03年度加大进口。中国在下一年度将成为油菜籽的潜力市场,不过主要供应国产量降低将会限制中国对油菜籽的需求。中国2002/03年度的油菜籽进口预测和上年持平,仍为80万吨。由于缺乏替代品,豆油进口增幅最大,将从375,000吨提高到800,000吨,棕榈油的进口则维持在上年的水平附近,接近220万吨。
7月1日,中国卫生部实施了生物科技食品进口的新监管条例,不同于农业部以及质检总局已经实施的条例。卫生部条例要求在得到批准可以进口前,进口商需要送交有关产品食用以及营养质量的技术信息。但是随后该部宣布在1月1日前不需要进口商提供进口许可。从12月21日起,进口商可以向卫生部申请许可,这暂时清除了豆油进口的又一道障碍,因此中国贸易商近期采购了更多的豆油。
印度和中国的棕榈油进口很可能受到主产国供应减少的限制。就当前的2001/02年度而言,本月将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削减到1170万吨,原因在于油棕树面积向下修正,尽管产量未能达到去年水平,但由于市场年度初期的库存庞大,因此得以维持稳定的出口进度。由于2002/03年度播种面积降低,加上当前的墒情不利作物,因此下一年度的产量预测将会降低到1180万吨。一年多来,库存一直逐步降低,价格也因此上涨到了1999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出口将降低到1025万吨,低于2001/02年度的1035万吨。
巴西大豆产量则没有受到任何天气方面的威胁,因为距离播种还有数月时间。但是世界其他地区的油籽作物出现麻烦,刺激巴西大豆价格强劲上扬。巴西货币大幅贬值更是放大了以上因素对于巴西大豆农场价格的冲击。自3月份以来,按照当地货币计算的大豆价格已经上涨75-80%。巴西农民目前以远高于平均进度的水平来进行大豆远期销售,这也反映出播种大豆对于巴西农民的巨大吸引力。2002/03年度巴西的大豆播种面积预测将提高到1750万公顷,较上年提高7%。大豆产量预期将提高到4800万吨。再加上结转库存庞大,因此巴西大豆出口将会膨胀到2220万吨,远远高于2001/02年度的1620万吨。巴西豆粕出口也将获益匪浅,预测将提高到1295万吨。
就阿根廷来说,大豆产量预期为3000万吨,和上月预测值持平。但是阿根廷大豆出口预测将提高到1060万吨,原因在于阿根廷可以利用美国大豆供应降低,以及汇率有利等优势来销售本国的大豆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