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5月份全球大豆供需状况及展望报告预计,2001/0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18413万吨,比上月预测值调低62万吨,需求预测值也相应减少,为18414万吨。受大豆进口国期初库存下调的影响,世界结转库存比上月减少了10万吨,但2001/02年度的期末库存并没太大的变化。
报告在调低2002/03年度美国国内总供给的同时,调高了国内压榨量,为
17.10亿蒲式耳,较2001/02年度的16.9亿蒲式耳增加2000万蒲式耳。受南美出口竞争的压制,预计2002/03年度美国大豆出口有所萎缩,从2001/02年度的10.2亿蒲式耳减少到9.75亿蒲式耳。2002/03年度期末库存较2001/02年度微减500万蒲式耳,2002/03年度农场平均价将由上年度的3.9-4.8美元/蒲式耳提高到4.0-4.9美元/蒲式耳。
从报告所列数据看,美国大豆供需状况比较利多。但考虑到南美的供给压力
及中国的进口变数,后市不容乐观。
报告对巴西大豆产量维持了上月的预测值4350万吨,对阿根廷的产量预测依旧保持在2950万吨的水平。
巴西大豆的收割已基本完成。根据其他预测机构的数据,产量大概在4080-4250万吨,低于美国农业部的预测量,而上年巴西实际产量为3900万吨。
据美国国家气象局分析,5月份阿根廷天气非常有利于大豆收割。产量方面,按保守的单产2.59吨/公顷计算,阿根廷产量可达2980万吨,因此阿根廷产量仍有上调的空间。
报告中有关中国2001/2002年度大豆数据的调整,主要集中在进口量方面:从上月预测的1200万吨下调到1100万吨。总需求量及期末库存也相应减少,其中,期末库存减至近年的低位,为259万吨,仅占国内总消费量的9%,低于全球16%的水平。
中国农业部对中国进口的估计为900万吨。按此推算,2001/02年度中国的结转库存还将进一步降低。
至于2002/03年度,据国内相关机构预测,我国大豆产量为1496万吨,减产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大幅减少大豆种植面积。消费方面,中国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
结论:2002/03年度中美大豆减产的预期已被市场接受,减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大豆供给增长的压力。南美方面,美国农业部对巴西产量过于乐观的预测值,下一月度报告很可能要作出调整,阿根廷产量虽然仍有增加的空间,但总体来看,2001/02年度的南美产量已处于一个相对高位,可能的变化方向只能是减少,因此全球大豆市场的供需矛盾有缓和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