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粕价将受国外需求强劲影响上扬
12月初伊利诺斯中部高蛋白豆粕价格从10月份的171.50美元每短吨上涨至195美元。这主要是由于国外大豆需求,特别是欧洲的大豆需求增加造成的。1999/2000年度美国对欧洲的豆粕出口量很少,本年度的直接贸易略有增加。但由于欧洲不断增长豆粕的需求大部分是由南美压榨商来提供,亚洲市场将成为美国豆粕出口商更大的市场。预计美国豆粕出口增长至730万吨,11月份预计为71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计2000/01年度的平均价格为170-195美元每吨,上月预计为160-180美元。
目前美国的大豆出口销售略快于去年同期进度。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进度较快。随着欧洲对豆粕需求的突然加大,美国对欧盟的大豆销售也在加快。本月预计2000/01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高于上月2500万蒲式耳,达9.75亿。
在最近的豆粕需求增长之前,随着新豆的到货,国内大豆压榨出现季节性反弹。压榨量从9月份的1.29亿蒲式耳增长至10月份的1.49亿,但略低于去年10月份压榨量。本月预计压榨量比上月增长500万蒲式耳。由些2000-01年度国内压榨预计将达16.05亿。总消耗量的加大预计将削减期末库存3000万蒲式耳至3.20亿蒲式耳。12月初期,伊利诺斯中部大豆价格在4.90至5.00美元每蒲式耳间波动,比上月初上调40至50美分不等。供货紧张是美国农场季平均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预计每蒲式耳从上月的4.40至5.00美元增至4.50至5.10美元。
然而,豆油却继续拖累大豆加工利润。11月份每磅的平均价格是13.4美分。由于豆油需求没有出现同步增长,压榨量的增多将使豆油库存积压更为严重。10月豆油期末库存20.63亿磅,高于9月份6800万磅,比99年10月份增长4.47亿磅。预计年末库存将增长至22.50亿磅。
美国农业部预计豆油季平均价格每磅在13.5至16.0美分间波动,低于上月预计的14.0至17.0。低廉的豆油价格却没能带来任何的出口需求。目前豆油出口承诺量甚至比去年已较低的水平还减少了1/3。至今还没有向美国最大的豆油出口国——中国的任何出口销售消息。随着中国和阿根廷大豆压榨的增多及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的加大,美国豆油出口前景将比上月还要令人气馁。本月,美国农业部预计2000/01年度美国豆油出口将从16.50亿磅减少至15.50亿磅。
欧洲肉粕禁用令在国际豆粕市场激起反响。
最近疯牛病在欧洲美狮会市场引起混乱。此病的传播已经与牛美狮会中含有受感染的肉骨粉有关。科学家相信食用这种感染病菌之后的牛肉将会传播这种病菌给人类。这使牛肉销售受到打击。在采取的众多限制病菌传播,恢复消费者食用牛肉的信心的措施中,法国、意大利和希腊政府颁布了在所有家禽美狮会禁止使用肉骨粕的暂时禁令。英国和葡萄牙已经数年执行这样的禁令。随后欧盟农业委员会也通过了这样的禁止令,覆盖范围为所有欧盟国家。欧盟肉粕出口同时被禁止,以防止东欧和其他地区的美狮会受感染。但美国目前还没有发现此类病例。在欧盟国家,肉粕禁令已经扩大至猪和家禽(自1994年起,“家禽”不包括牛、羊)美狮会。这样,每年欧洲的肉粕消耗量预计减少250万公吨。肉粕禁令首先使豆粕从中受益。肉粕的蛋白含量高达50-55%,相比之下豆粕含量仅为44-48%。在本销售年度剩余时间中,可能有多达135万吨豆粕需要来替代欧洲的肉粕美狮会。以目前情况,2000/01年度欧盟的豆粕消费将比11月份的预计增长120万吨至279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计2000/01年度欧盟大豆进口量将增长90万吨,达到1670万吨。这些进口大豆将提高豆粕产量70万吨。预计欧盟豆粕进口量为2010万吨,上月预计为1950万吨。
欧盟委员会没有在美狮会禁令中包含动物脂肪这一项(仅要求动物脂肪需要充分过滤)。尽管还没有证据表明牛脂可以传播病菌,但法国和德国仍然制定了本国的禁令。然而,如果欧盟牛肉产量下降,没有了肉粕的销售,那么牛脂的供应也将大幅下降。牛脂的减少(目前欧盟产量约为120万吨)将使得美国牛脂和其他替代品如棕榈油脂获益。情况也许会使进口更倾向于大豆,而不是豆粕,因为前者可以更好的补偿美狮会脂肪供应所带来的损失和食品应用。随着植物油价格的走低,欧洲也许会采取直接饲用葵花籽。
尽管欧盟自明年1月1日起的禁令仅持续6个月,但多数人士认为可能最终会成为永久性的禁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即使欧盟扩大油籽种植面积也不可能弥补蛋白粕的短缺。气候条件限制了欧洲可以种植大豆的地区。此外,种植油籽补贴的减少及英国政府同意限制欧盟油籽种植面积的协议都将成为欧盟内部油籽粕供应加大的障碍。
在欧洲西部发生的事件在其他市场上引起了连锁反应。东欧肉粕供应的减少也加大了对豆粕的需求。12月份预计东欧豆粕进口(特别是波兰)增长50,000吨至260万吨。但高额的国际豆粕价格有望提高中国的压榨利润,中国拥有充分的压榨能力。预计中国在2000/01年度将进口大豆780万吨,增长了300,000吨。国内产量的增加将削弱中国对豆粕的进口需求。预计中国豆粕进口减少200,000吨至80万吨。
大豆需求强劲,刺激南美大豆出口
在巴西,大豆播种基本完成,大大快于受干旱影响的去年。种植条件接近理想化,这一切预示着明年又是一个高产年。
目前在欧洲所发生的事情使美国大豆出口商受益不小。但当几个月之后阿根廷和巴西新豆到货时,美国的出口份额就会减少。预计巴西在2000/01年度大豆出口比11月份的1060万吨增长至1080万吨。巴西的豆粕出口预计增加10万吨至1010万吨。
阿根廷的大豆播种受到激励。预计本月阿根廷大豆面积将增加40万公顷,达970万公顷,产量将随之从2300万吨增加至2350万吨。这样大的产量将可以使阿根廷扩大大豆出口至470万吨。压榨利润的提高加大了豆粕产出,预计阿根廷豆粕出口量为1440万吨。巴拉圭大豆面积也出现增长,将2000/01年度大豆产量提高了10万吨至310万吨。预计大豆出口也会随之加大。
世界植物油市场继续疲软
与最近油籽粕市场的走强相反,世界植物油市场继续供大于求。国家植物油供应量从1999/2000年度的9210万吨增长至今年的9430万吨。全球大豆油产量在2000/01年度达到2590万吨,这将高于去年110万吨。然而,国际豆油贸易却比上月呈现出走弱趋势,贸易量为750万吨。中国国内豆油产量预计将削减其豆油进口量至650,000吨,低于11月份预计的750,000吨。目前中国还没有加入WTO,如果加入的时间继续推后,油类的进口配额发放将受到限制。
世界棕榈油产量的增多也加大了植物油的剩余量。预计2000/01年度世界棕榈油产量增加130万吨至2240万吨。本月预计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140万吨。此前预计为1110万。这样,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出口也将随之增长至935万吨。
11月份,印度宣布对植物油进口征收高额关税。用于氢化的棕榈原油的基础关税(不包括10%的附加税)由原来的15%增加到25%。用于其他用途的则由45%增加至55%。所有其它植物原油的关税也从25%增加到35%。新关税政策继续向原油而不是精炼油倾斜。精炼棕榈油关税从35%上涨至65%,其他精炼油关税由35%提高至45%。
低迷的进口价格及国内油籽的贫乏很可能抵消印度高额关税的影响。由于印度西北地区遭遇干旱,预计2000/01年度油籽产量将比去年下降110万吨,为440万吨。菜籽油供应的减少将导致消费短缺240,000吨。这样,为弥补菜籽油的不足,印度将进口棕榈油和豆油分别为350万吨和780,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