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18日)
预计2001年全球油籽产量将创纪录
美国农业部在最近的一次供需报告中将全球2001/2002年度的油籽产量定位在3.19亿吨,比2000/2001年度增加了约900万吨。据评估,由于大豆、油菜籽及花生产量的提高,2000/2001年度全球油籽的产量将增长220万吨,达到3.099亿吨。从扩大后的种植面积和创纪录的收获率来看,巴西大豆的收成将增加100万吨,达到3750万吨。
预计巴西面临的能源短缺将对压榨量的增长略有限制,而阿根廷微薄的压榨利润也会减缓压榨量的上升。2001/2002年度美国豆油的出口前景比上个月看好,这反映出豆油的可供数量有所增长以及南亚有着强劲的进口需求。
美国农业部预计,2001/2002年度美国的油籽产量将达到9220万吨的创纪录水平。大豆产量将达到8120万吨。根据进口需求增强的迹象来看,美国大豆的出口量预计将增加40.8万吨,达到创纪录的2710万吨。美国2001/2002年度的期初库存将减少68万吨,期末库存将下降163万吨,降至1200万吨。
美国大豆压榨量预计将增长54.4万吨,达到4480万吨。压榨量之所以会增长,是因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原来出口豆粕而现在出口大豆,这样便给美国豆粕的出口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就2000/2001年度而言,美国大豆的预计出口量被上调了13.6万吨,达到创纪录的2710万吨。由于南美洲压榨量的增长速度减缓以及印度尼西亚等一些进口国开始更多地从美国进口,因此美国豆粕出口量被上调至730万吨。美国2000/2001年度的期末库存被下调至735万吨。
美国2001年的种植面积将创纪录
据星火联合公司目前的预计,新茬大豆的种植面积将达到7730万英亩,比美国农业部在3月份种植前景报告中公布的面积多60万英亩。这么大的种植面积如果成为事实的话,将比美国大豆上一次创纪录的种植面积多出几乎300万英亩。
将这一种植面积和40.1蒲式耳的保守收获率结合起来计算,2001年的大豆收成将达到创纪录的30.5亿蒲式耳。如果将这一产量加上2.85亿蒲式耳的转入库存,那么期初库存将达到33.35亿蒲式耳,比上一个纪录供货量多出2.75亿蒲式耳。这在后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产量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什么样的需求量才能吸收这样的供货量(特别是在南美洲供货量也特别大的情况下)。
中国的进口需求继续增长
6月中旬发布的行业报告依旧反映出中国进口大豆的贸易前景处在增长之中。据目前预计,中国今年从各个来源的进口总量将达到1200万吨,比一个月前的预计多100万吨。在增加的大豆进口量中,大部分可能将来自巴西和阿根廷。中国在3月、4月、5月这一季度的进口量高于预计,而且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中国在6月、7月、8月这一季度的购买量也会高于目前的预计。
进口量的增加说明中国在2000/2001年度的压榨量会增加,其豆粕产量的增长也许会达到800,000吨。
阿根廷的收获基本完成
阿根廷的大豆收获预计已完成了94%,这与正常进度持平,但比去年6月14日92%的进度略快一些。就面积而言,阿根廷目前还有近60万公顷大豆没有收获,主要集中在布谊诺斯艾利斯省。
比较而言,阿根廷在去年同期有68万公顷大豆没有收获,在过去5年中到这一日期还没有收获的大豆平均为40万公顷。阿根廷农业部长说,圣菲省和科尔多瓦省的收获已经完成,布谊诺斯艾利斯省的收获已完成了82%。
巴西的出口销售超过2000年的水平
行业报告对截止到2001年6月1日为止巴西新茬大豆及豆粕的出口量进行了定位。大豆出口量的增长幅度非常大,1040万吨的出口量远远高出去年同期780万吨的出口量。
在大豆销售迅猛增长的同时,豆粕销售则滞后于去年的水平。到2001年6月1日为止豆粕的销售量为559万吨,远远低于去年568万吨的水平。
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天气使大豆类产品期货价格下跌
在6月14日的交易中,随着大豆期价的中幅下跌,大豆类产品期货在收盘时价格下跌。美国中西部作物状况的改善以及中国干燥的种植区将迎来的大雨给价格造成了压力。7月份大豆期货价格下跌$1.19为$172.97,8月份下跌$1.01为$170.86,9月份下跌$1.10为$167.27;7月份豆粕期货价格下跌$1.65为$188.82,8月份下跌$1.43为$183.86,9月份下跌$3.20为$178.02;7月份豆油期货价格下跌$5.73为$334.66,8月份下跌$5.51为$337.97,9月份下跌$5.29为$341.71。
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中国关于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新法规至少在短期内会限制中国的购买行为。尽管这种情况仍旧看似没有根据,也不太可能,但这种心理作用在短期内会越来越明显。如果美国和中国的天气都向着良好的方向转变,而且两国的收成都达到各自潜在的水平,那么多头方可能会加大清仓,特别是加大豆粕的清仓。收成若是提高,也会限制农民销售。但是,天气形势正在明显好转这一看法在市场上还没有得到定论。只有证明这一点才有望看到牛势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