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协会]2000年11月13日
美国产量下降,巴西和阿根廷产量有望上升
据美国农业部11月9日发布的作物产量报告,由于产量的下降与出口及压榨前景的下滑相抵,2000/2001年度美国油籽年终库存量略有下降。本月美国油籽产量达8570万吨,下降了120万吨,主要原因是大豆产量出现下降,大豆产量预计为7560万吨或27.8亿蒲式耳,比以前的预计少了4600万蒲式耳。产量下降是因为单位收获率比上个月下降了0.7蒲式耳,降到每英亩38.0蒲式耳,但仍高于去年每英亩36.6蒲式耳的收获率。
大豆库存量下降到3.5亿蒲式耳,比10月份少了1500万蒲式耳。大豆及其产品的计划出口总量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南美洲大豆供货量及出口量可能会增加。出口量预计为9.5亿蒲式耳,比上个月下降了1500万蒲式耳。由于豆粕的出口量及国内用量均有所减少,压榨量下降到16亿蒲式耳。豆粕出口量预计为710万短吨,下降了20万吨。同时,国内用量下降到3100万吨,比10月份的预计少了20万吨。豆油出口量下降到16.5亿英磅,减少了2.5亿英磅,这主要是因为国外竞争者的植物油产量及出口量有所增加而中国的豆油进口量有所减少。豆油的期末库存量为21.45亿英磅,是1991/1992年度以来的最高量。
由于国外大豆供货量的增加及世界植物油市场的疲软给种子价格造成了压力,美国农业部预计2000/2001年度大豆的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4.40-5.00美元,低于上个月4.60-5.20美元的价格。豆油价格预计为每英磅14-17美分,下降了1美分。豆粕价格预计为每短吨160-180美元,而上个月为160-185美元。
2000/2001年度世界油籽产量预计将达到3.025亿公吨的纪录水平,比去年多240万吨。国外油籽产量预计将达到2.168亿吨,这主要归因于南美洲大豆产量的增长及俄罗斯和乌克兰向日葵产量的增长。与增长几乎相抵的是印度花生产量、阿根廷葵花籽产量及澳大利亚油菜籽产量的下降。
美国农业部消息:降雨使南美洲大豆种植受益
据美国农业部国外农业服务处报道,11月份第一周的降雨覆盖了广泛地区,使南美洲几个州的土壤湿度有所改善。国外农业服务处说,尽管降雨给一些地区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里奥格兰德、都萨尔、米纳吉瑞斯等地区的种植进度仍明显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到11月初为止南美洲已种植了18%的大豆,而去年同期则种植了大约14%。到11月10日为止,巴西的大豆种植进度应该已达到30-35%,与去年32%的进度大体相当,但快于历年同期28%的平均进度。
国外农业服务处说,最近的降雨使圣保罗、米纳吉瑞斯、马托格罗索都萨尔、马托格罗索、果尔斯以及贝亚等地的土壤湿度有所改善。同时,近期降雨的间断也刚好有利于南方圣卡特瑞纳、巴拉那及里奥格兰德等州进行播种。
据美国驻阿根廷农业特派员汇报,阿根廷的大豆种植刚刚开始,已有初步迹象表明该国大豆种植面积将比去年增加100万公顷。
阿根廷政府部门计划播种高达980万公顷的大豆。据特派员预计,种植面积增加后大豆产量将会增加2340万吨,略高于美国农业部预测的2300吨。面积之所以增加是因为大豆的生产成本有所降低以及价格相对于玉米、大米、向日葵(预计这些作物的种植面积会下降)等同类作物显得更加有利,特派员说。
中国将增强压榨能力
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中国的压榨商们纷纷迅速新建压榨厂。据道琼斯方面的消息,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压榨厂在中国入世后能否在新开放的中国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摆在中国压榨商面前的问题是,国际价格与调控下的国内豆油价格相比,仅相当于一半左右。这一差价会使中国用户选择进口豆油,而不在当地购买。中国已承诺要在入世后的第一年里按照低关税标准进口170万吨豆油,到第5年进口326万吨。而1999年的进口量仅为80万吨。
产量及需求的下降使大豆类产品期货价格下跌
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作物产量报告之后,11月9日大豆类产品期货收盘价普遍下跌,大豆期货收盘时价格微幅下挫。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产量数字比上个月下降了2%,需求量也出人意料地下降(出口量及压榨量均下降),同时阿根廷和巴西的产量前景则进一步看好,这一切都是造成市场出现亏损状况的因素。另外,低于预计的一周出口销售量也使价格进一步疲软。11月份大豆期货价格下跌$2.48为$171.68,1月份下跌$2.66为$175.17,3月份下跌$2.76为$178.76;12月份豆粕期货价格下跌$3.97为$185.19,1月份下跌$3.75为$184.41,3月份下跌$3.20为$183.86;12月份豆油期货价格下跌$3.09为$333.34,1月份下跌$3.31为$339.29,3月份下跌$3.31为$348.11。
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大豆的需求量在2000/2001年度将低于1999/2000年度,这一预计与2个月前的预计大不相同,当时预计需求量将增加几乎1亿蒲式耳。南美洲的竞争力在2001年2月以前会略有下降,另外,除中国以外许多亚洲国家的需求量也在增加,预计这两个因素会给美国大豆的需求带来少量增长。但是,坚挺的美元使欧洲的豆粕价格极度昂贵,从而给美国豆粕的需求带来负面影响。由于低廉的产品价格使压榨利润十分微薄,中国的需求量始终低于许多人的预计。
在2000/2001年度的下半年里,由于南美洲的供货量预计会很大,美国将面临南美洲在大豆出口方面更激烈的竞争。巴西和阿根廷总的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在今年秋季增加了107万公顷,其中阿根廷增加得最多。即使是收获率一般,产量也能比以前的纪录产量多出400万吨。既然供货量增加,南美洲就会在季度初期进行大量出口。这些致跌因素(在不出现坏天气的情况下)会在未来几周内成为行情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