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报告 » 正文

美国大豆协会周报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2000年2月28日
    土壤状况的改善和中国方面的兴趣使大豆类产品期货价格上升
    2月24日星期四的交易结束时,大豆类产品期货价格大多有所上升。随着价格从早期的低谷中摆脱出来,大豆期货以略高价格收盘。中西部土壤状况的改善以及低于预计的压榨量统计数字使期货在早期的交易中下滑。但是,近期损失被夸大的消息以及5月份期货潜在的技术性价格上升趋势又提供了一股向上的动力。与此同时,又有消息说中国有意购买美国和南美洲的大豆,这使得价格在收盘时上升到交易最高点。3月份大豆期货价格上升$1.75为$185.37,5月份上升$2.02为$188.77,7月份上升$2.39为$191.98;3月份豆粕期货价格上升$1.98为$180.45,5月份上升$2.43为$183.09,7月份上升$2.20为$185.08;3月份豆油期货价格上升$3.09为$349.87,5月份下降$0.88为$349.87,7月份下降$4.19为$353.62。
    预计出口销售报告中将宣布向中国出售大量大豆的消息已引发一些购买活动。尽管中国的购买量很大,上一茬大豆的供货量仍绰绰有余。在上一茬大豆不会出现短缺的情况下,市场将进一步集中在新大豆上。美国农业部透露说,2000/2001收成年度的起初供应量会很大,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创纪录的种植面积和“趋势”产量可能会导致很大的新大豆供应量和较低的价格。
    欧洲豆粕需求量可能会下降
    由于豆粕价格极低,欧盟于1998-1999年度进口了有史以来数量最大的大豆和豆粕。折合成豆粕计算,大豆和豆粕的进口量比以前的纪录高出400万吨。分析人士指出,那一年欧盟的美狮会成份中含有的豆粕很可能已达到最高限度,也就是说今年(1999-2000年度)每只牲畜美狮会中的豆粕比例不会有什么增加。另外,预计今年的牲畜数量不会增加。由于目前豆粕价格较高,并与油籽竞争激烈,欧盟的豆粕需求量很可能会下降。
    日本要求自2001年4月起对基因改良食品加贴标签
    日本卫生及福利部上周提议,自2001年4月在用基因改良有机体制成的食品以及会引起过敏的食品上加贴标签。该部官员称,目前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企业对“所有食品”(包括基因改良物质及其它国产和进口食品)进行的安全性评估需要被强制执行。卫生及福利部目前将重点解决基因改良物质及致敏食品加标计划的细节问题,包括厂家何时可将食品标志为不含基因改良物质的食品(即使其含有一些基因改良物质)。现行的食品卫生及安全法规定要对诸如肉类、火腿、香肠及罐装食品等一些经过加工的食品加贴标签,但其它的食品加不加标签可以由厂家和进口商决定。目前日本只有少量经过加工的食品对可能会引起过敏的成分贴有标签。
    美国农业部详细说明第416(b)节食品援助计划
    美国农业服务局局长Tim Galvin最近详细说明了按照美国农业部第416(b)节捐赠授权用作食品援助的额外的约300万吨剩余美国农产品的细目。他没有指明具体的接受国,但据报道,可能接受捐赠的国家会很多。具体分配计划将随着与各国协议的制定而予以公布。捐赠品包括:
     
    商品
    数量
    小麦/面粉
    大豆类产品
    大米
    脱脂奶粉
    储备配额*
    200万吨
    425,000吨
    150,000吨
    25,000吨
    约400,000吨
    *储备*用于满足当年较晚时候的需求。该数量已得到“预先批准”,*发放前无需再经机构间委员会的批准。
    在指定用于大豆类产品的425,000吨商品中,有大约200,000吨是豆油。据报道,其余的225,000吨包括“一些”豆粕,其中大豆占绝大多数。
    美国大豆协会强烈曾一再要求将总共370万吨、价值10亿美元的大豆产品纳入人道主义援助计划中,以减少多余大豆的库存量。一些美国政府官员透露,作为目前416(b)节捐赠品一部分的豆油的数量(约200,000吨)是该种商品用于食品援助数量最大的一次。但是,中西部各州在11月份的总统选举以及美国众议院的控制权争夺战中将发挥关键作用,这就意味着增加大豆捐赠的政治压力在未来几个月会增加。
    美国参议员Boxer提议制定基因改良食品加标法案
    美国参议员Barbara Boxer(民主党员,来自加里福尼亚州)上周提议通过立法来要求对用基因改良作物制成的食品加贴消费标签。据报道,该法案与已由众议员Dennis Kucinich(民主党员,来自俄亥俄州)在众议院提出的法案很相似。
    同时,参议员Kit Bond(共和党员,来自密苏里州)对于任何此类立法的反对越来越强烈。Bond最近向参议员们发了两封关于生物技术的“致同事函”,其中一封写道:“尽管歇斯底里、恐吓、误导以及短见在欧洲取得了一定的策略上成功,但是任由这一切在此发生将是一种完全不责任的做法”。
    国会方面的消息依然表明,强制加标的可能性不大。但众议员Kucinich仍争辩说,国会中要求加标的势力将会由于市场的压力和消费者的要求而加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美狮会》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