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大豆市场 » 正文

2004年年底前大豆投资机遇前瞻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在年初时,笔者曾依据定慧波动法则计算的结果跟踪预测了铜2月底至4月初的筑顶全过程和大豆(主要指美国黄豆)04年全年将共发生几次中线(几个月以上)、长线的转势及其发生的时间(在某月某周),也可说是大豆今年趋势波动的大致轮廓。其中,第一个中线转势时间――4月1日当周已经如期(误差1个交易日)发生,引发了自03年6月以来最大的跌势;铜也如期出现几年来最迅猛、深幅的暴跌。逝者已矣,重要的是我们将如何较精确地把握接下来的中线机会――中级转势时间。

  (一)大豆:

  一、定慧法则的计算结果

  1、 月线的共振强度计算结果显示,继3月(强度为8.6)以后,最突出的共振在8月(8月强度为6.35)和11月(强度为6.25),其余各月的周期共振强度均在0.45-4.75之间,唯5月的强度为5.4,显然,前述两个时间(8、11)将出现中线的大顶或底部。笔者倾向认为3月底4月初展开的调整将持续至8月的低点(底部)才结束,5月底时,笔者根据那时所出现的是高或低点的状况而可做定论。但无论怎样,从现在至8月、8月至11月、11月以后共有3轮明确、可靠的中线投资机遇。但值得注意的是,5月的共振强度仅次于3、8、11,笔者3月的文中也曾预测应是继3月底形成的顶部后另一次高点,加之时间最为迫近,因此,5月存在着最现实的、且至少是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2、 周线的共振强度计算结果显示,5月3日当周的共振强度为4.55、5月31日当周的强度为3.65、 7月19日当周为3.05、8月2日当周为4.2、8月16日当周为3.5、11月11日当周为2.9、11月1日当周为2.5、12月13日当周为5.5,其余各周强度均在0.05-2之间,显然这些时间将形成重要的中线或阶段性(几周以上)的顶或底。稍晚将对此作进一步的精细测算、核对以及根据实际今后出现的顶底时间进行计算,故上述某些时间有可能出现微调。其中5月3日、5月31日当周的共振强度是自4月初至8月中旬之间最强的,显然,这两个时间将形成的顶或底所引发的转势是8月之前最大的机会。笔者在4月7日的文中曾预测5月3日当周将出现继3月底4月初后另一重要次高点,现在看来已初现模样,当然还要看是否真能在随后一周转为跌势。5月31日当周形成低点的机会略大,若出现高点,则随后的调整势将必然持续至8月中。

  3、 日线的共振强度计算结果显示,5月4日、10日、14日、20日、25日是本月的重要短线趋势转折时间,但重要的是,短线要依据周线的共振所决定的趋势操作。

  二、 投资策略

  保守起见,5月31日当周时,笔者可敲定那时至8月中乃至11月的市场波动次序、节奏以及明确的中线投资策略,但无论如何,5月3日当周之后至5月31日当周、5月31日当周至8月共有两个明确而可靠的较大投资机会。短线策略上,(1)可于5月3日当周的次周初做短空,在5月31日当周前或更早的次要共振时间和支持位平仓(具体平仓时间、价位待笔者另作分析)(2)5月31日当周周末和次周初根据此前的市场实际走势所显示的既成的顶或底而做交易,若为高点则做空;若为低点则做多。只是,由于国内大豆4月底的反弹颇微弱,且因假期而错过了跟随美国大豆反弹以营造高点的时机,故假期后的初期可能出现补涨,随后才能跟随美豆下行。近期市价将遭遇的重要阻力位、支持位、止蚀位待假期后精确计算后再做提供。

  (二)、铜

  一、定慧法则的计算结果

  1、 月线的共振强度计算结果显示,非常有趣,与大豆相同的5月、8月、11月出现相对更强的周期共振,因此,同样共有3轮明确、可靠的中线投资机遇。

  2、 周线的共振强度计算结果显示,5月31日当周、7月12日当周、8月2日当周、8月30日当周、9月20日当周、10月4日当周、11月22日当周出现强共振,故将成为中线、阶段性顶或底形成的时间,至少提供了8轮明确、可靠的中线投资机遇。

  3、 日线的计算需待核清历史假期时间后才能提供。

  二、投资策略

  大的策略与大豆相似,只是近日的短线能否做空需再作研究,但笔者倾向认为5月31日当周将形成低点,从而暂时终结此前的跌势,但至少5月31日当周周末和次周初可根据此前的市场实际走势所显示的既成的顶或底而做交易,若为高点则做空;若为低点则做多。需指出的是,笔者将对铜的共振时间作更进一步的审核,再作更为肯定的交待。近期市价将遭遇的重要阻力位、支持位、止蚀位待假期后根据定慧法则、形态、均线、精确计算后再作提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美狮会》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