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月大豆行情回顾
3月,南美天气主导了CBOT盘面。月初阿根廷和巴西的天气改善特别是巴西的北雨南旱情况缓解促成了多头获利了结。其后,南美天气再度变脸,在关键的巴西收获期,干旱造成大豆单产损失严重。各私人预测机构和官方部门纷纷调低巴西大豆产量,而且港口工人也开始罢工,在3月22日CBOT创造了15年来的高点,最高冲至1063.6美分。3月底,美国季度库存报告和种植意向报告出乎市场预料促使价格回调。
第一阶段:前月上涨的回调。(3.1-3.10)
在2月由于天气影响,各预测机构纷纷调低巴西产量的预测值,CBOT大豆发起了另一轮上冲行情,3月初各技术指标显示严重超买,技术性回调压力体现,而且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和巴西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出现了有利降雨,旱情有所缓解,加上市场传闻中国取消了4-5船南美豆油和1-2船美国大豆的订购,导致基金平仓盘大量涌出,期价走低。
此后市场交易相对谨慎,等待农业部3月供需报告。但是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月度报告没能达到市场预期。在本次报告中,美国农业部预测巴西大豆产量为5950万吨,虽比上次报告下调150万吨,但仍高于市场的普遍预期。同时,该报告还将中国和欧盟的大豆进口数字由上月的2300万吨、1830万吨分别下调至2150万吨和1760万吨,表明当前高昂的大豆价格已对出口需求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第二阶段:再度上冲(3.11-3.22)
美国农业部的利空报告是上轮回调的结束,也是另一轮上涨的开始。在仔细分析农业部报告后,市场认为干旱的影响超过了农业部的预期,美国农业部有可能再度下调巴西产量。所以利空报告只是短暂的影响了行情,此后中国的需求预期和南美的供给不畅再度推高了期价。
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宣布已经战胜禽流感疫情,而大连市场的豆粕强劲使交易人士普遍预期中国将重新进入大豆市场;巴西大豆产量虽然已经进入收割阶段,但是干旱依然对晚熟的南方大豆产生影响,交易商也猜测巴西的产量可能只能达到5000万吨。除了干旱外,巴西的罢工周期重现严重影响了巴西对世界的供给,并导致期价连续几天上涨。
第三阶段:上涨后的回调:(3.23-3.31)
在CBOT连续8天上涨后,技术性指标显示超买,少量投机性获利了结最终转化为大规模的多头清算,期价回调开始。在月底美国农业部会出台季度库存报告和新作种植意向报告,这两份报告预测美国当前和未来大豆数量,对市场行情能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多头在此前的交易中以获利了结为主,价格连续几天阴跌,不过受到20MA的有力支撑之后。美国农业部的报告出乎市场预料,报告显示季度库存量和意向种植面积都高于预期,CBOT加大回调幅度。
在3月的走势中,期价整体呈现出日内交易波动剧烈的特点。曾经在一个交易日上下波动50个点,而且在消息带动下,涨的快,跌得也快。这说明在价格创造了15年来的高点后,交易人士的情绪陷入不稳定的状态:是否能再度刷新高点?是否将出现快速的翻转?害怕顶部出现而同时又短线追多的矛盾主导了交易。在四月,笔者认为这种情绪还将继续主导交易,并导致价格快涨快跌。以下将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四月行情。
二、四月大豆基本面分析
(1)南美出口是否顺利
在四月巴西的大豆收割进入尾声,而阿根廷进入收割高峰期。天气因素还将对阿根廷大豆产量有所影响,如果出现干旱,阿根廷产量会继续被调低,在上次农业部报告中,阿根廷产量预测值没有变化,4月的报告是否会调低阿根廷产量值得关注。另外,私人预测机构对巴西的产量预测变动不会太大,关键的是农业部报告是否能如预期改变巴西产量值。如果美国农业部调低巴西产量到私人预测机构预期产量水平,市场反映将很平淡。如果农业部坚持巴西的高产量,为了辨别哪个产量更接近事实,走势将在一段时间内较为迷离。
除了产量的不稳定外,南美在收割季节的另一个不稳定因素是出口是否还会出现延迟。罢工期过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首先,巴西港口的设施是否能在出口高峰期继续正常提供服务。巴西产量年年在增加,但是港口的设施却迎来送往,逐渐老化,所以港口设施成为巴西大豆供给的瓶颈。在3月港口工人和卡车司机罢工的一个间接原因就是港口设施不足影响了大豆的装运速度,不仅造成大量的运粮车在帕拉那港口排起了长队,还造成大量需要装货的船只不能靠港。
其次,巴西豆农的惜售情绪。上年四月份,在巴西豆农销售了大部分大豆后出现了严重的惜售情绪,来自中国的购买商不得不转向美国,在今年,豆农的销售速度超过了去年,而且完成了55%,大豆的价格也处在15年来的高点,世界供给紧张程度非同一般,预期的产量大幅增长也没有实现,在此关键时刻,豆农可能待价而沽。
最后是巴西的转基因政策和阿根廷的出口税。巴西帕拉那州的转基因政策和政府的政策矛盾,该州宣布自己为非转基因大豆州,只要转基因大豆含量超过一定比例就禁止进入该州,在去年大量含有转基因的大豆运输车辆在州边境受阻。今年州和政府的矛盾如果加剧,会再度延缓巴西大豆装船的速度。而阿根廷的农业出口税在粮食出口旺季的时候总会有番波折和谣言,去年农业协会就在呼吁降低或取消出口税,而且说有望在今年予以取消。农业出口税是因阿根廷国际债务而起,取消也得视国际债务偿还情况而定。在前段时间,阿根廷对IMF的国际债务到期,但是阿根廷再次拖延不还,这说明阿根廷财政并没有得到有力改善,所以农业出口税还将继续增收,不会增加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南美地区大豆供给还有许多变数,这些变数都可能推动CBOT上涨。从影响期价变化的长期因素看,产量居首。阿根廷产量是否会在干旱的天气中继续受损,美国农业部报告下调后是否能达到私人机构预测的产量?因阿根廷和巴西产量相差很远,调低阿根廷产量对期价推动力将相对较弱。其他的一些变数中支撑力量较大的属巴西豆农的惜售情绪,当销售到一定份额的时候,如果需求依然旺盛,豆农将降低销售速度。至于其他一些因素,其利多性质较为短暂。
(2)中国需求能否一如既往
中国在4月份的大豆定购速度是否会有所改善呢?3月份中国预计进口100多万吨的大豆,但是相对去年的进口量已经下降,预计在4月中国大豆到港量也只有50万吨。
2003-200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2004年3、4月份为预测值)
中国的进口速度减缓趋势是否能延续到4月,这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第一,美狮会企业购买的速度。在中国控制禽流感后,豆粕价格的上涨基本上就没有停过,在上海地区,豆粕报价从3000最高上冲到3750元/吨,超过了大米的价格。豆粕价格上涨也让亏损中的压榨企业缓了口气,但是豆粕价格并不稳定而且成交量不大。这说明豆粕价格并没有得到美狮会企业的认可。从终端行业来看,禽流感被控制并不意味着家禽消费的复苏。现在家禽价格恢复到禽流感之前的水平,可是美狮会价格已经大幅上涨,如果家禽价格不能有更高的涨幅,养殖业者只有亏损的份。对美狮会企业来讲,需求不旺阻止了大量购买,而且豆粕替代品如菜籽粕等产品价格相对低廉成为他们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们可以尽量少购买,即使要购买也是现用现买,绝少进行库存。另外,豆粕的一日一价也迫使他们谨慎购买。所以在豆粕价格没有稳定和家禽价格足够增长之前,美狮会企业的购买速度不会提高。
第二,中国现有大豆库存量。中国大豆的终端需求并不旺盛,所以进口大豆在前几个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另外由于进口大豆价格高昂,国内大豆价格和国外差距拉大,许多企业加大了从产区收购国产大豆的力度,国产大豆库存也相应降低,目前整个大豆库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
第三,大豆价格。高的价格抑制消费需求,不过从美国农业部的出口销售报告可以看到即使价格创出15年来的新高,中国仍然在定购和装船。这说明在1000之上的大豆价格中国仍然有能力承受。
总结以上的因素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对4月船期的大豆进口速度不会有大的改观,但是不排除大量进口5/6月船期大豆,因为5月将进入消费的旺季,无论豆油还是家禽都可能迎来一轮消费高潮,特别是家禽,如果这轮消费能带动家禽价格上涨使养殖业出现盈利空间,美狮会和豆粕的消费将在短期内恢复,因为家禽的养殖周期很短。总体来看,中国的购买会落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越往后,购买速度越快。
(3)美国是否实行大豆配给
3月份南美大豆供给延迟,进口商只有从美国进口高价大豆。从出口销售报告看,在美国市场寻求大豆的力量依然没有因为价格的高企而消解。
美国出口销售和中国的购买装船量(万吨)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如果进口商继续在美国市场购买大豆,将挤占压榨商的压榨量。从统计局公布的压榨报告看,在今年产量相对去年减产3亿多蒲式耳的条件下,压榨速度却没有丝毫减缓的意思。截至2月底美国已压榨大豆841百万蒲,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平均每月压榨140.2百万蒲。按照1465百万蒲的压榨总量计算,剩下的半年每月的压榨量将只有104百万蒲,远低于去年同期129百万蒲——用于压榨的大豆将明显不足。如果美国不能顺利地从南美进口大豆和豆粕,大豆配给制将被迫实行。但从南美进口也存在两方面障碍,除了南美装船速度外,国内为了防止亚洲锈病呼吁禁止从南美进口的呼声也此起彼伏,这些将增加市场做多的机会。
美国月度压榨数量(百万蒲)
数据来源:美国统计局
在四月除了国内需求外,另外一个关注的点是新作大豆的种植,美国农业部预计的种植面积达到了75.411百万英亩,市场预估74.508百万英亩,玉米的种植面积79.004百万英亩,预估为80.290百万英亩。美国出台的大豆种植意向高于预期,玉米小于预期主要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天气的影响。在此前天气预报机构曾预测,美国中西部地区今年的温度将较往年高,这将更有利于种植更多的大豆。在四月中旬美国开始玉米春播,随后是大豆,目前的天气状况有利于春季田间作业,近期的降雨也有助于补充中西部地区除西边一带以外其他地方的土壤湿度,但是需要更多的降雨,以弥补去年夏天尾段持续干旱造成的水分流失。如果降雨充分,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不能达到预期,而如果土壤湿度不够虽然能种植更多的大豆,但是对以后的单产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所以降雨如何都可能造成对大豆的利多。
总结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南美产量基本定型,长期利空的消息不再可能出现。短暂的利空消息如美国大豆种植意向,季度库存等都被消化——在美国大豆种植意向上,如果出现天气的变数,大豆种植面积达不到预期反而会成为利多消息。在4月,由于上面分析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南美出现供给延缓的可能性和中国在价格低位买盘力量重新出现,所以即使巴西大豆进入出口渠道,大豆的近月合约下跌空间也不大,而稍有利多消息基金都可能迅速拉动,出现价格较大幅度上扬;另外,四月的天气和土壤湿度是美国大豆种植的关键,远月合约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三 四月大豆技术面分析:
CBOT大豆连续图
去年8月以来的期价很好地运行在长期的牛市通道中,该通道的支撑线源于2003年8月和12月形成的低点,阻力线在2003年11月和2004年3月初形成的高点。从图形上可以发现,在3月15日左右,期价突破了通道阻力线,进入了另一个更为陡峭的牛市通道中,这说明期价上涨的速度加快了。快速通道的支撑线是2月3日,3月9日和3月31日最低点形成,阻力线是3月2日和最高点1063.6连线而成。
相对于第一通道,第二个通道不仅更向上倾斜,而且通道更窄,所以有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从该通道的支撑线来看,三个关键的低位都很好地落在上面说明支撑的强有力,而阻力线的压制力相对较弱,被突破的可能性很大。
在3月,CBOT经过前期的整理后有一波上涨行情,从3月11日最低点922美分上涨到3月22日的1036美分,此后开始回调至3月31日到最低点981,刚好回调到这轮上涨的一半。根据波浪理论,再次上涨的幅度应该与3月相同,所以上涨的最高点在1100附近,回调点在960。如果向上突破了第二个通道,高位在1150,而回调在1000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