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在今后的数十年间大豆的价值区间会上移到800-1500美分之间。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有以下论据:1.中国做多全球。中国的高经济增长给全球的初级产品带来了强大的压力;2.美国大豆大幅度减产,库存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3.目前的高价未能有效地抑制需求,消费者还在不停地购买和消费;4.南美大豆因为天气原因而“减产”,加剧了供求关系;5.钱永远比货多,基金做多,将成为长期现象。
我们从下面五个方面来看看这些论据是否站得住脚:
一、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不是突然出现的,已经维持了20年,怎么会突然在去年10月以后突然“做多”世界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确实成为了带动国内大豆消费增加的主要动力。由于国内新建、扩建的大豆压榨厂数量众多,大豆压榨能力不断扩张,但国内的大豆生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增产缓慢。因此,中国对国际大豆市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大豆进口量从1995/1996年度的不足100万吨增长到了2002/2003年度的214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倍以上。
但是200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放慢,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今后中国经济只要保持每年增长7.18%的速度,就可以在2020年顺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大豆进口还会像前期那样快速增长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中国对海外大豆的需求将基本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上,这将使全球对大豆的需求增长慢于供应的增长,从而使得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2002/2003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比2001/2002年度的进口量翻了一番这种情况不会重现,因为这是受到转基因政策影响造成的。目前我国的大豆进口需求已进入一个平稳增长阶段,尽管美国农业部将本年度将我国的进口量由原先的2300万吨调减到了2050万吨,但这个估计数仍然偏高,最终的实际进口量预计达不到这一水平。
二、 美国大豆减产是特殊天气的产物,不是结构性的
从2001年开始,美国大豆和南美大豆在全球市场上的比重变得几乎一样,而从2002年开始,南美大豆的比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