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CBOT大豆:激情在碰撞中褪去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周四,美国农业部公布了新的大豆月度供需报告,在一片利好声中,国内外大豆市场反而出现暴跌。这种异常走势充分体现了目前大豆市场的脆弱,基本面的利好和技术面的重压形成了激烈的碰撞,这种状况将会在较长

  时间内存在,大豆市场的走势也将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化。基本面依然向好

  周四的月度报告将美国陈豆库存由341万吨调低至313万吨,为27年以来的新低。全球大豆库存也相应的由3588万吨下调至3300万吨。巴西、阿根廷大豆产量也分别由5950万吨、3650万吨下调至5600万吨和3500万吨。这个具有利多色彩的报告显示,价格的上涨并没有抑制美国国内的需求,南美减产已成为事实,全球大豆的供需紧张状况仍在加剧。

  同时,大连地区国产大豆价格已由3月初的3100元/吨升至目前的3600元/吨。进口大豆的价格也折合3950元/吨。从2月份开始,进口大豆数量开始大幅降低,连续三个月一直保持在120万吨左右。受前期巴西港口检疫工作人员和装卸工人罢工影响,巴西大豆的到港时间又被推迟了25天左右。因此5、6月份预计到港大豆数量也不会很多。目前比较充裕的大豆库存也将会被逐步消耗,国内的现货压力并不是很大,相反后期可能会出现供应紧张。技术面压力沉重

  随着国内外大豆期价的持续走高,高位不胜寒的结果终会出现。人们试图从技术图表中找到答案。回顾历史,1973年、1974年、1977年、1980年、1984年、1988年和1997年一共7次出现过高点。而这一轮的走势和1973年、1977年及1988年的走势非常接近,在这三个年份中,大豆升至高点之后转势所用的时间都非常短暂。历史确实可以重演,因为这其中有5次期价的暴跌都发生在6月初,并且上述3个年头无一例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最近几年大豆高位发生转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参考24年(1980-2004年)来CBOT黄豆四次冲上900美分的情况。1980年10月24日,1983年8月16日,1988年6月7日曾分别破位,至最后一次站在900点以上,每次保持在900点以上的日历时间为40天,交易日为28-29天。自2004年2月23日CBOT黄豆冲上900美分之后,目前已达45天。所以,依据历史经验,四、五月份大豆市场存在巨大的压力,高位回落的风险较大。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美狮会》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