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农业部的消息表明,2003年我国大豆在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总产量还能与前年大致保持平衡。大豆示范收到了增产、提质、增收的效果。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2000万亩高油高产大豆和高产高蛋白示范区内农民因此增收10多亿元。
这是几乎没有人想到的。
要知道,2003年大豆主产区天气恶劣,大豆在生长期受到严重的旱灾、低温阴雨、涝灾等天气的影响,东北地区更是旱灾、涝灾、雹灾、风灾、虫灾和病害等“六灾齐袭”,许多人包括市场人士和农业专家都对当年的大豆前景持悲观态度。然而,结果并未如想象中的那样坏。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我国大豆大灾之年总产依然保持稳定,除面积增加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豆振兴计划推进了技术进步和品质改良,使示范区大豆的单产大幅提高,为全国大豆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了解,2003年四省区2000万亩高油高产示范大豆平均单产达167.6公斤,比非示范区增产24.3公斤,增幅16.9%。
示范中出现了一批亩产190公斤的示范县(农场)、200公斤以上的万亩示范片和250公斤以上的示范地块。大豆的品质得到改良。尽管大豆生长期间光照条件不利于油份的积累,但大部分大豆含油率都在21%左右,比非示范区高1个百分点。我国最大的国产大豆加工企业————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告诉记者,他们的原料一直全部都是黑龙江的地产大豆,最近两年他们收购的大豆含油率有明显的提高。大连华农集团反映,辽宁订单收购的大豆平均含油率为21.6%,达到了进口大豆的水平。同时,由于推广了良种和技术,提高了大豆产量,从而降低了大豆每斤的成本。根据示范区高油高产大豆成本监测点的监测结果,2003年四省区示范大豆斤成本为0.57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单产提高、价格上涨、成本下降及优质优价,示范区大豆比非示范区每亩纯增收50.80元(不含良种补贴),高油大豆示范区共计10.16亿元。高油高产大豆示范为我国东北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的建设闯出了路子。
自2002年开始,国家在东北和内蒙古四省区实施了1000万亩高油高产大豆示范,从而拉开大豆振兴发展计划的大幕,以期“一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五年打翻身仗”。该计划实施两年来的效果表明,开局良好。示范第一年东北和内蒙古四省区1000万亩示范区的亩产就达174.7公斤,比四省区非示范区的单产高30.7公斤,含油率大幅提高,豆农生产效益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