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到港进口大豆14.60万吨,进口大豆压榨量59.40万吨,旬末库存184.69万吨。
据跟踪调查统计,3月下旬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继续减少,仅为3船,其中大连港1船、东渡港1船、赤湾港1船。本旬进口大豆到港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前期预计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提高,国内厂商3月下旬至5月份船期的美国大豆定购、装运数量减少,另外,湛江港预计到港的2船大豆推迟至4月初抵港也影响了本旬的到港量。
2004年3月下旬进口大豆到港数量为14.60万吨,2003年3月下旬为88.36万吨,年度同期对比少73.76万吨;2004年3月份到港量约121.29万吨,2003年3月份到港量为223.39万吨,年度同期对比少102.10万吨;2004年1月1日至3月31日全国实际到港进口大豆总量为459.75万吨,2003年1月1日至3月31日进口大豆实际到港总量为384.48万吨,同期对比高出75.27万吨。
3月下旬,国内进口大豆压榨总量为59.40万吨,较中旬减少5.75万吨;与2003年同期的53.97万吨对比高出5.43万吨。本旬压榨量相对较大的省份有广东约12.80万吨、山东约10.70万吨、江苏8.30万吨、浙江5.50万吨、福建5.40万吨。以上五省本旬进口大豆压榨总量42.7万吨,约占本旬全国压榨总量的71.8%。本旬进口大豆压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豆粕销售困难及预计进口大豆到港量将继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国内停产、限产厂家增加。
3月下旬,国内进口大豆库存总量降至184.69万吨,较3月中旬的229.49万吨减少44.8万吨。与2003年3月末进口大豆库存量195.92万吨同期对比少11.23万吨。截止2004年3月31日,各港口库存约101.41万吨,沿海、沿江港口油厂库存约65.81万吨,内地油厂库存约17.46万吨。目前库存最多的省份为江苏约45.38万吨,较中旬减少13.1万吨;其次为山东36.41万吨,较中旬减少10.7万吨;再次为广东约30.46万吨,较中旬减少8.5万吨。从跟踪数据看,国内港口、港口油厂、内地油厂进口大豆库存同时减少,其中港口油厂库存减少幅度较大。
目前,国内各港口积存的进口大豆大多为厂家进口自用,相对看山东各港口进口大豆库存量较大,约为31.35万吨;但是这些进口大豆多为周边地区的中小型油厂前期预定,剩余可供分销的数量很少。本旬港口进口大豆分销成交价格集中在3950~4000元/吨,与上周持平。目前分销商对到港的进口大豆惜售心理较重,同时此价位中小型油厂采购积极性较低,因此除前期预定以外,港口大豆销售成交量很少,各港口进口大豆销售、提货速度依然缓慢。
根据对美国、南美出口销售情况的跟踪和各港口及厂商提供的情况,初步预计4月上旬我国进口大豆到港在8~10船,数量约48~60万吨;预计4月上旬全国进口大豆压榨量在55万吨左右,预计至4月10日,我国进口大豆库存量将保持在180~190万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