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连豆期价在美国农业部报告利空的作用下大幅滑落后又再度回升。种种迹象显示,此次价格的回升只是短期行为,大豆市场已进入牛市尾声,沽空时机即将到来,这波回升正是投资者进行战略性建空的最好时机。
一、南美新豆潜在双重利空
首先,大豆价格暴涨背后最为核心的支撑因素是全球大豆产量的降低,并由于此引发了全球大豆供需紧张所致。剖析豆价上涨的整个过程,豆价在2003年7月末到11月份那次1000余点的飚升主要是由于美国大豆产量因干旱而大幅减产引起的,其产量预测值从最高的28.9亿蒲式耳降至24.18亿蒲式耳。但随着美国大豆的收获上市,减产利多效应逐步消失,连豆停止飚升,进入了长达3个月的宽幅振荡。到今年2月份,由于南美大豆同样因气候因素而预期减产,受此刺激豆价开始突破箱体,再度飚升。目前虽然各预测机构对南美大豆产量预测不一,但市场对南美大豆减产的利多基本上已提前消化。当然,在南美大豆大量收获上市之前,其利多效应可能仍将延续,不排除还会引发大豆再创新高。
但目前南美大豆已经进入收获期,随着南美大豆收获的完成,南美大豆的产量即将水落石出。在南美大豆产量尘埃落定之后,自2月份开始的这波上涨的核心支撑效应也将逐步消失。所谓利多出尽必是利空,这就是南美新豆潜在的第一个利空因素。
而至于其他的诸如库存、种植面积以及天气,甚至贸易政策等方面的题材,不仅其相互之间存在对立与矛盾的情况,而且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很难继续维持大豆价格的单边上行。
其次,作为农产品,由于其生产的季节性周期,其价格也会因此出现相对应的季节性波动周期。而南美作为全球大豆主产区之一,其产量近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其新豆的大量收获上市,必将对大豆市场的价格产生很大的冲击,促使大豆价格产生季节性的下调,这是南美新豆的利空之二。
二、全球新一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
由于目前大豆价格已经上涨到历史高位,受农产品间的比价效应影响,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全球大豆播种面积的增加已是必然。美国农业部3月31日的种植意向报告显示,新一年度大豆的播种面积将达创纪录的7541.1万英亩,较2003年度大豆播种面积增加近3%,播种面积的大幅增加将促使新一年度大豆产量大幅提高,预计美国大豆产量有望达到30亿蒲式耳(8170万吨)。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势必限制远期大豆价格的上行空间。
三、豆价大幅上涨后的负面影响
由于大豆价格的连续上涨,其价格已到了历史高位,这使国内部分油厂和美狮会厂的经营举步维艰。特别是许多中小型油厂和美狮会厂都出现了亏损的局面,这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目前国家在抑制粮油价格上涨过快方面的意向比较明显,这对大豆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压力。
四、技术面显示牛市已近尾声
自今年2月份开始,在南美大豆产量下降的影响下,CBOT大豆价格又累计上涨近300美分,而国内连豆期价在前次基础上又上涨600余点。价格的巨幅上涨,不仅使各技术指标超买,而且也累计了大量的获利盘,特别是一些投机基金的大量获利多头盘很可能在价格的上涨中逐步平仓了结,这将成了后市阻挡豆价上扬的主要力量。同时,从图形上看,自2002年开始豆价已走出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五浪上涨结构:从2002年到2003年5月为一浪上涨,2003年5月至7月为二浪调整,2003年7月末到11月初为三浪上涨,2003年11月至今年2月初为四浪调整,今年2月以后为第五浪上涨。目前期价正处于五浪中第五子浪之中,这预示着牛市已近尾声,后市将迎来较大级别的调整。
综合以上分析,虽然南美大豆产量的降低仍将使大豆价格大在短期内维持强势,但随着南美大豆的收获上市,全球大豆产量降低这一核心利多因素的支撑效应将逐步消退,基本面的利空因素将逐步显现。加上技术面和大量获利盘对大豆市场形成的压力,后市连豆市场在短期回升后将迎来较大级别的调整,可以说连豆市场的沽空时机即将到来。